沉浸式戏剧,年度文化新亮点,方兴未艾

沉浸式戏剧,年度文化新亮点,方兴未艾

佘振良 2024-12-29 未命名 9 次浏览 0个评论

沉浸式戏剧,年度文化新亮点,方兴未艾

河北廊坊,一座以《红楼梦》为主题的“戏剧幻城”熙熙攘攘,观众仿佛置身其中,既可以深入演员之间感受“身临其境”的震撼,又可在迷宫般的城市中游览“打卡”留念。自2024年以来,“幻城”已演出逾万场,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,两项数据同比均实现翻番,极大地带动了周边餐饮、住宿、购物、娱乐等业态的蓬勃发展。

从上海的《不眠之夜》到北京的《边城》,从山西的《又见平遥》到贵州的《天酿》,从湖南的《恰同学少年》到湖北的《知音号》……作为舞台艺术的新风向,沉浸式戏剧在2024年正如火如荼。

为了一场演出,人们不惜奔赴一座城。何为沉浸式戏剧?一般认为,它源于20世纪中前期,在西方可追溯至“残酷戏剧”“环境戏剧”等理论和实践,在中国则可追溯至“左翼戏剧”“大众戏剧”等运动,是在非剧场空间或改造后的剧场上演的作品,其核心特征是强调演出的空间环境因素和沉浸互动体验。

近年来,中国沉浸式戏剧发展迅猛,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演艺新空间或“嵌”于街巷之中,或“镶”于景区之内,促使新的演出场景、演出内容、观赏体验不断涌现,“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”成为新潮流。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公布的沉浸式演艺案例,在2024年多数依然具有示范作用。

沉浸式戏剧由于空间的独特性和新颖的观演体验,呈现出更强的文旅融合属性,对演出业和旅游业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,也逐渐获得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关注支持。

在地方,北京2023年挂牌25家演艺新空间,2024年更将“培育更多演艺新空间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;上海经新一轮测评,2024年获得授牌的100家演艺新空间分布在全市14个区;南京、深圳、杭州等地也通过设立专项资金、提供场地等方式,积极培育在演艺新空间上演的沉浸式戏剧。

沉浸式戏剧的魅力在于让观众从被动观看转变为主动参与。上海麦金侬酒店,观众在六层近7000平方米的空间中漫游,可以通过触摸物件、和演员交流寻找剧情线索,可以去女巫房间观看神秘占卜,可以去小酒馆围观麦克白和班柯的激烈冲突……这里上演的《不眠之夜》,让观众从莎翁名剧中获得个人化的观赏体验。

“沉浸式戏剧的独特之处,在于重新塑造某一空间,通过文本、表演、声音和装置等元素的有机融合,鼓励观众积极参与叙事,让其更加沉浸其中并感同身受。”国家大剧院戏剧研究者孔德说。

在北京鼓楼西剧场,《边城》的观众漫步“河街”边品尝米酒边听路人讲“八卦”,将有关河流的记忆写在卡片上由剧中人朗读;在长沙橘子洲,《恰同学少年》的观众以学生身份,跨越时空与百年前的师生对话;在武汉汉口江滩,《知音号》的观众手持船票登上轮船,在舞厅、咖啡厅、甲板等场景轮番体验多元故事……

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波认为,沉浸式戏剧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,观演双方物理和心理的双重距离被拉近,原本的主客关系变为平等共生关系,观众从被动观看的心理状态转为主动参与的心理意识。

“好的沉浸式体验是故事情节体验、故事场景体验、角色扮演体验、角色互动体验、技术呈现效果体验的结合。”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认为,今后沉浸式戏剧应更加重视沉浸式和交互式的一体化。

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团长孙亮则认为,中国当代沉浸式戏剧经过近年来的井喷式发展更需精耕细作,即注重类型化和分众化创作,在剧情、光影、音乐等方面追求极致效果,并根据市场反馈反复打磨修改,结合专业运营,促进剧目常演常新,从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沉浸式戏剧的火爆,可以破解当下舞台艺术发展的诸多密码。一方面,文旅融合是舞台艺术发展的重要趋势,演出已成各地文旅宣传一大发力点,沉浸式体验、场景化消费也成文旅产业发展热词。另一方面,科技赋能是舞台艺术发展的关键支撑,科技发展为舞台艺术全链条带来巨大变革。再一方面,内容为王是舞台艺术发展的核心法宝,戏剧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,就要塑造有生命质感的中国人物形象,用中国独特的表达方式,展现有深度的中国式情感哲思,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韵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霈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沉浸式戏剧,年度文化新亮点,方兴未艾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