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源记魏晋·陶渊明,古文赏析与解读

桃花源记魏晋·陶渊明,古文赏析与解读

甄事杰 2024-12-22 未命名 689 次浏览 0个评论

桃花源记魏晋·陶渊明,古文赏析与解读

创作背景

在晋宋交替的乱世,陶渊明,一位怀抱着拯救苍生理想的文人,遭遇了一个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时代。东晋的统治者们沉湎于奢华,内部纷争不断,对外则屡屡屈服,导致国家陷入了混乱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陶渊明的抱负显得难以实现。门阀制度的盛行,使得像他这样的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难以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。

陶渊明,一个性格刚毅、清廉正直的人,不愿向权贵低头,因此与那个污浊的社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。在义熙元年(405年),他毅然辞去了仅担任了81天的彭泽县令,与腐败的统治者彻底决裂,选择隐居田园,远离尘世的纷争。

到了元熙二年(420年),刘裕废黜晋恭帝,自立为帝,改元“永初”。不久后,刘裕更是用毒酒结束了晋恭帝的生命。这些政治变故无疑在陶渊明心中掀起了波澜,他从儒家的道德观念出发,对刘裕的政权充满了不满,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也日益加深。

面对这样的现实,陶渊明既无力改变,也不愿涉足其中。他选择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,构建一个与现实社会截然不同的乌托邦,以此来寄托他的理想和情趣。《桃花源记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,它不仅是陶渊明个人情感的抒发,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批判。

正文

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

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

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,后遂无问津者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霈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桃花源记魏晋·陶渊明,古文赏析与解读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